新闻中心
金沙威尼斯变局·洞察·新机 北汽产投解码科技变量与汽车提质十大趋势从新石器时代的木轮车到如今飞行汽车等逐步落地,交通工具的演进映射着人类文明与科技的跃迁。三次工业持续重塑汽车产业格局——蒸汽动力开启机械化序幕,电子技术推动智能化转型,如今人工智能与清洁能源正将汽车重新定义为移动科技生态体。
在科技企业深度参与下,汽车产品与能源、信息、材料行业进一步融合。新能源汽车正呈现消费电子化趋势:用户需求从功能性向科技美学体验升级,倒逼产品在创意设计、智能交互等领域持续突破。这种市场需求驱动技术加速迭代,促使产业投资逻辑转向创新效能比核心,即技术突破速度、产品性能提升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动态平衡。
作为汽车产业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北汽产投基于过去七年系列研究成果积淀,创新推出《变局·洞察·新机 探寻能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科技变量推动汽车向新提质之路》年度报告。通过解构消费电子化、能源材料、智能驾驶三大主线,系统推演未来汽车形态演变路径,为行业同仁提供前瞻性战略参考。
汽车将为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先导、基础和载体,也唯有汽车智能制造体系方能满足打造未来智能汽车的需求。
未来智能汽车将为智能制造体系的升级提供最强的拉动,两者互相影响、互为促进,进而形成全新的汽车产业。汽车将与未来科技、未来产业、未来产品、未来社会以及未来能源、未来环境、未来交通、未来生活形成紧密而全新的关系,从而使汽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不断扩展。
我们认为在这场能源、环境、科技大发展的浪潮中,汽车将以出行、互联、共享、服务等全新特征,在大交通、大能源和大环境中扮演全新角色,并催生出产品、技术、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等度全面立体的创新机遇。其中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的发展对汽车产业的变革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也是汽车新技术发展重要方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全年产销稳中有进,产销量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人口周期在所有经济周期中是最基本的,对科技、商品、消费、经济、周期等有最根本影响,也构成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期结构性因素。当前,人口最突出特点是不仅90年代出生的人口是呈逐年递次减少的趋势,而且90后(1.59亿),比80后(2.28亿)人口少23.4%,表现为首次购车需求是呈稳定或减少趋势的。
从结构中得到答案,从结构中验证答案。我们以国内汽车销量等于国内车企业销量减去汽车出口量再加上汽车进口来进行计算,得出2017年2906.2万辆是国内汽车销量的峰值,而2023年和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567.4万辆和2573.4万辆,仍处于为期十年的调整阶段。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70%。
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3万辆和15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5%和3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8%。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增长。新能源商用车增长主要来自于成本下降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下降。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7.9%。
PHEV/REEV汽车高速增长。PHEV/REEV因其比纯油车有超强经济性(油电同价,省油)、比油车有更好的科技感,没有BEV的焦虑感,受到消费者青睐。2024年插电汽车销量为514.1万辆,同比增长83.3%。
汽车作为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只有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自主品牌牢牢把握创新这一要义,持续进行巨大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投入,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购车选择,也带来更具智能网联化的乘车新体验。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有效助力自主品牌腾飞。中国品牌乘用车2024年累计销量达到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销量占比达到65.2%,较上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逐渐从过去以低端经济型为主的局面,向中高端市场迈进。自主品牌乘用车年度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意味着我国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能源引领超车出现拐点,展现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自主品牌的强大实力。
我国汽车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全球多个地区都能看到中国汽车的身影,市场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到逐步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例如,在东南亚、中东、南美洲等地区,中国汽车因性价比高而受到当地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传统上,出口和散件组装(汽车的关键部件在中国生产,然后运往海外组装)一直是中国制造商开拓海外市场的首选方式。但随着美国、欧盟和土耳其等司法管辖区征收关税,全流程制造的投资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汽车品牌出海迎来重大机遇,但并非一帆风顺,面临海外地方保护、税收、碳壁垒等阻力。全球性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愈演愈烈, 将直接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海外出口。与此同时,对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合规要求也是中国车企在出海之路上面临的一道更隐形的难关。
随着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合资品牌昔日的产业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产能压力也日益加大,合资车企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经营策略。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成熟且性价比优异的新能源产业链,以及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明显优势,都为这些车企的技术创新和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历近乎疯狂的价格战后,整车厂净利率同单车平均净利润一起被压缩,整车厂们开始趋同。这或许标志着价格与利润已将至极点,价格战在未来即将结束。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的进步,上榜“百强榜”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从2020年到2024年,这一数量分别为7家、8家、10家、13家、15家。在2024年全球独角兽前200排名中,中国零部件企业也占绝对的优势,涌现出诸如远景能源、远景动力、纵目科技、地平线机器人、小马智行等一批优势企业。
国内优秀零部件厂商,如福耀和敏实,在国内市场具备一定市占率且成本控制与技术等方面达先进水平时便开启了全球扩张逐步成长为全球龙头,并通过因地制宜的复现国内优秀管理实现了海外高盈利。目前内外饰、底盘、车灯等领域国内自主龙头市占率已经超过15%,在规模、技术、工艺等具备甚至超过外资零部件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新的全球龙头。以新泉对比佛吉亚为例,公司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外资,自动化和工艺不断创新,国内订单不断胜出后在海外加速扩张金沙威尼斯。
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加快了海外建厂的步伐。除了选择在东南亚等地建厂之外金沙威尼斯,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将墨西哥当作投资热土。目前,仍然有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眼光转向世界,谋划在海外建厂。
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价格再一次大幅下降,其中电芯价格下降了30%、降至78美元/kWh,相当于人民币0.56元/Wh。电池组价格同比下跌了20%,降至115美元/kWh,相当于人民币0.805元/Wh,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累计同比增长41.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攀升。尽管出货量持续增长,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金沙威尼斯。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024年前8个月,动力电池的总产量达到了419.7GWh,然而实际的装车量仅为219.2GWh,装车率仅为5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2024年9月锂行业运行情况,2024年9月,国内碳酸锂价格在8万元/吨以下运行。9月30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7.25万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3.4%;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55万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5.0%。
在创新电池上,固态电池的量产已经越来越临近。固态电池有望带动整个电池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从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到回收利用等环节,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产业链上的企业正在围绕固态电池技术,展开技术攻关、量产落地的争霸战。
2024年1-12月,全国燃料电池汽产销数据分别为5548辆和5405辆,同比减少10.4%和12.6%,2021年后保持的燃料电池汽车全年累计产销同比增长的趋势被中断。
虽然氢燃料汽车保持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增速不及预期。5个示范区提出的截至2025年的燃料电池车累计销量目标(约3.2万辆)的进度到2023年底仅为30%左右。根据香橙会的数据,8月底中国全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约为2.5万辆,进度仅为一半。
即使在经济性问题受限条件之下,氢气也有高度优先的应用领域。这些领域包括化肥生产、石化或炼油、钢铁生产、海运、以及卡车长途重型运输等。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氢气可能会超越这些核心应用领域。
Robotaxi参与者主要包括车企、出行平台公司以及自动驾驶科技公司:Robotaxi的本质是“AI+制造+运营”,这也代表了Robotaxi的三类参与者,即自动驾驶科技公司(AI)、车企(制造)和出行平台(运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通过向车企提供智驾方案联合打造运营车辆,再将该车辆置于出行平台公司旗下进行运营;例如2024年1月如祺出行向小马智行定制了一批Robotaxi,该车型是小马智行基于广汽丰田赛那Autono-Maas(S-AM)设计。实际上很多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也有自己的运营平台,二者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可以兼任运营平台。
Robotaxi重新定义汽车。特斯拉的Robotaxi概念无疑是汽车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它重新定义了汽车的功能、使用模式、内饰设计和能源利用等多个方面。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它代表了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一旦克服这些障碍,将为人类的出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Robotaxi改变车企定位。Robotaxi的普及,部分车企将从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互联网出行服务商”,拉开了车企向“出行”领域转型的新一波风潮。部分汽车企业将逐步转变为一个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科技出行公司”。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扫一扫关注我们